English

华夏何处觅旧书

1999-09-08 来源:中华读书报 北京琉璃厂旧书店 我有话说

爱书的朋友都知道西单有个号称全国最大的图书大厦,但很少有人知道在它的后面,有一家全国最大的出售解放前旧期刊的书店,它是中国书店期刊门市部。

今天,上海还是淘书的好去处。值得一逛的地方是上海书店,古旧书都陈列在楼上,外地读者往往不知道还有这样一个地方。上海图书城拾遗斋也是一个去处。

重庆在当年是陪都,抗战八年,大批文化人涌入,文化事业盛兴,文化的积淀是不薄的。近年,收藏大军有10万之众,其中不乏古旧书刊收藏者。

寻觅点旧书,除了到拍卖行,就是去旧书店、旧书摊了。首选当然是北京。先说琉璃厂。琉璃厂的发迹在清康熙十八年,那一年北京发生了地震。震后,原来在慈仁寺的书摊挪到了琉璃厂,这条文化街开始逐步形成了。三百多年来,几经兴衰,一直是中国最具盛名的旧书市场。现在主要的旧书店有这样几家。最西头的是中国书店总店门市部,店堂后部用书橱隔一屋,约十来平方米,专营旧书。离这个门市部不远的是古籍书店,楼上也有一大屋的旧书可供挑选。再往东走是莱熏阁,这家书店有好些旧碑帖,碑帖为墨所拓,人称“黑老虎”,这几年也是行情看涨,好此者可以一逛。琉璃厂最大旧书店是老牌子海王村,这里常年有二十来架旧书。只是最近雇了位修书匠,把所有旧书都用牛皮纸给糊了起来,实在是让人哭笑不得。笔者前些天在那儿买了一本1935年出版的《生活全国总书目》、还有一本1916年华东书店版的《俞曲园先生书札》,也都被牛皮纸糊了个严严实实。

除了琉璃厂外,北京还有几家旧书店可以跑一跑。原来的东单书店因修东方广场,已撤没了。往北两站的灯市口书店经装修,店堂宽畅了许多,四周排列满架的旧书,中间大桌子上也挤挤挨挨码满了旧书。前两天,该书店摆出了两本签名本,一本是吴祖强所签送吴冠中,是吴祖强、吴祖光之父吴瀛所著《景洲诗抄》;还有《延安十年戏剧图集》的编者,签送艾克恩的这本书,开价都在百十元,不算贵。再往北一站,就到了当年与琉璃厂成鼎足的隆福寺。隆福寺书肆兴于道光年间,兴隆时有上百家书铺,现在只留了一个门面,这家旧书店也刚装修完,偶尔有些有价值的旧书露一下面。此外,中国书店所属的新街口、海淀门市部都值得跑一跑。设在海淀图书城的中国书店门市部这几年每年都搞一次旧书书市,尤其是去年弄了一个民国版旧书书市,从库底翻出几百本民国版书。好货真不少,价格也定得很低,一些周作人的初版本,才三四百元。第一天开张,爱书人蜂拥而至,不到半小时,像样一点的书就被“抢”光,用“抢”字来形容绝对到位。笔者晚到半个小时,只捞到二本,一本是1925年商务版王国维著《宋元戏曲史》,另一本是1937年第5版鲁迅许广平的《两地书》。

爱书的朋友都知道西单有个号称全国最大的图书大厦,但很少有人知道在它的后面,有一家全国最大的出售解放前旧期刊的书店,它是中国书店期刊门市部。去年春天,从六里桥移到西单的。在这里,著名《东方杂志》,《生活》,《小说月报》、《礼拜六》、《人世间》等都有,有些还是创刊号。另有不少旧版书。笔者在此淘有《文饭小品》创刊号,这种刊物的创刊号已极罕见,《中国新文学图录》所影印的就是这种创刊号。另外还觅得《佛西戏剧》第一集,为民国十九年商务初版。记得姜德明说过,现在要寻找熊佛西的剧本、戏剧理论著作已经很困难了,现在居然为我所获。更珍贵的是,这本书竟是阿英的所藏,扉页上有阿英的题签。

除了一些旧书店,另一个去处就是散落在京城各地的旧书冷摊了。这些书摊大多是一块塑料布、几张破报纸,零乱地码着些旧书。可别小看这些上不了“档次”的地摊。没准在这些星象、凶杀、色情的破烂书里还挟杂着古籍善本呢。名声显赫的是位于东三环路的潘家园旧货市场,这个市场形成于90年代初,目前占地50亩,有摊位3000个,其中古旧书市约有150个摊位。每逢周末,这里是人山人海。近年来,时尔爆出“捡漏”消息。1997年出现一大批珍贵历史照片,据说是当年一次影展留存下来的原始照片,几家媒体曾报道此事。1999年刚过,幸运之神光顾了中国收藏家协会副秘书长刘建业先生。他花1000元收到了19册65卷明万历年间刻本《十三经注疏》。此书文献上称为“北监本”,所有的图书馆、博物馆都不见有收藏。更可贵的是,这部书在清初为礼部藏书,这恐怕是世间惟此一份了。刘先生表示,他将把此书无偿地捐献给国家。笔者近日在潘家园看到一批珍贵的早期的杂志创刊号,其中有陈独秀创办的著名的《青年杂志》创刊号(其第二期即改为“新青年”),摊主要价600元,这个价格比拍卖市场要低得多。还有其它一些创刊号,开价都在500以下。

对于爱书者来说,旧书店、旧书摊无疑是他们淘金寻宝的好去处。除了北京这个最具盛名的旧书大交易市场之外,全国各地对此业都有所经营。

华北几个主要城市,先说天津。读过孙犁《耕堂读书记》、《文衣书录》的朋友都知道,孙犁先生进城后,按照鲁迅的书帐和给许世瑛开的那张书目,在天津旧书肆拼命买书,仅《世说新语》就从天详市场、古籍书店等地方买了四种。今日,那些让人着迷的旧书店当然难寻踪迹了。现在“古文化一条街”中段有一家旧书店,店堂二丈见方,内中三面都是高到天花板的书架,密密麻麻排满了书。津门街头书摊这几年也很红火,二马路、南京路、九江路、八纬路等街道出现了约有上百处旧书摊。

太原市南宫收藏品周日旧书市场,每周六、日摊位多达30-50个。文庙收藏品市场、半坡东街常年有三、四个旧书摊。柏林区委门前至千峰南路一带、府东街杏花岭、柳巷北口等地,每日傍晚,常有七、八个旧书摊。

石家庄旧书市场形成于1994年,现在已经形成了几十个摊位。近两年开始出现较大数量的旧书刊,尤其是出现大量的早年解放区的平装书刊,这可能与石家庄是老解放区有关系。一些早版毛泽东著作及革命文献经常可在这儿碰到。近两年这个市场出现过两次引起轰动的旧书刊交易。一次是1997夏天,辛集市一位姓杨的农民带来大约400本旧书刊,其中不少解放区的期刊杂志,如《少年周刊》、《青年之友》、《冀南教育》的创刊号等,价格都不超过10元。另一次是1996年夏天,在两个摊位上同时出现了近百册民国书刊,其中不乏珍本。如陈白尘的《升官图》初版本、沈从文的《昆明冬景》初版本,有鲁迅《野草》、《三闲集》的毛边本,徐志摩的《云游》早期版本,价格都在20-50之间。谈到石家庄,顺便说一下,这里出版一种《旧书交流信息》报,为古旧书业工作委员会所主办,可作寻旧书的参考之用。

鲁西北的文化古城聊城,当年以海源阁藏书楼闻名天下,今日书香依存,旧书市场不少。在闸北南路龙山商场二区南侧一条街,农历逢四、九大集,旧书摊多达三十多家。聊城师范学院东门附近,常年有二、三个旧书摊经营。夏季汽车站北的夜市也常有书摊出现,位于平度市文泉路的一处旧书市场,每逢农历四、九有十几个旧书摊位。此外,市内还有8家常年开张的旧书店,据说,这里是胶东地区有名的旧书市场。青岛海云庵大集、李村大集、南山市场等地均有较大的旧书摊。昌乐路文化市场内则收购、出售档次较高的旧书刊。

上海旧书肆在阿英、西谛、黄裳的书话中屡屡出现,尤其是阿英的《城隍庙书市》一文,是藏书爱书的朋友们所熟悉的。今天,上海还是淘书的好去处。值得一逛的地方是上海书店,古旧书都陈列在楼上,外地读者往往不知道还有这样一个地方。上海图书城拾遗斋也是一个去处。去年,《新民晚报》介绍了长乐路开的一家旧书店。门口挂着新文化服务社的牌子。店内三十多平方米极为有限的空间里除了过道外,到处堆满了旧书刊,密密麻麻,层层叠叠,里三层外三层,一直顶到天花板。各种旧书分类列架,任你翻阅选择,与三、四十年代上海的旧书店相似。

上海寻觅旧书,主要还是文庙旧书市场,是目前上海规模最大的旧书交易集散地,地处南市老西门。大约有近两、三百个摊位。每逢周日,淘书人云聚于此,各有所获。旧书中主要是解放初期和“文革”书刊,但也经常有版本较早的古籍及民国时期书刊出现。文庙书市管理有方,秩序井然,化五角钱门票便可在书市尽心畅游一番,偶尔会有想不到的收获。近日,北京藏书状元秦杰在此得书计有:1937年复旦大学出版的《文摘》,此刊有《毛泽东传》,附有《毛泽东夫人何其(贺子珍)女士》一文,据说,复旦大学征集此书几十年未果;14册《创造周刊》;《文艺春秋副刊》创刊号等。珍品如此之多,难怪文庙书市被秦先生称为“最让读书人魂牵梦绕”的地方。

南京古旧书店由前几年原古籍旧书发行站扩充为“耕砚斋”,架上有些旧书。南京鼓楼广场东北角,每逢周末夜晚,灯光照耀着一大片人群和一个个地摊,此地就是有名的南京旧书“跳蚤”市场。还有一个淘书的去处,就是朝天宫。这块昔日“祭天之地”,如今每月初有个旧书集市,是寻觅珍版书的好去处。有人撰文说,简陋的旧书市场,宛若褪尽铅华的女子,简约而内蕴。一部沉淀的历史,一部微缩的历史景观,在这里被倒腾的鲜润、活络,任由淘书者慧眼识珠,披沙拣金。江南一带,千百年来,贾书藏书血脉不断,吴晗著《江浙藏书家史略》收有藏书家889人。明清时,流传民谚“三百六十行生意,不如鬻书与毛晋”。毛晋为著名藏书家、刻书家,由于他的运作,江南书业大兴。今日江南旧书行还有不少。苏州古旧书店在闹市区的中华路上,古旧书在三楼,长期以来只是半开放,只要有点熟悉的都可以上楼看书,旧书不是太多,价格却很便宜。扬州古旧书店书库过去在达士巷,最近搬到了新楼,生意做得蛮大。这个书店近十来年每年举行古旧书市,拿出一批古旧书供应读者。

长沙是文化古城,清末民初叶德辉、王先谦居于此翻刻古籍,虽然意在尊孔复古,开历史倒车,对传播中国文化是功不可没的。再往前一点,湖湘文化在清末民初得以勃兴。其时长沙如同京华、苏杭一样,古籍版本也成市场。早年毛泽东在此求学,曾于玉泉街的旧书店里花一块钱买到一部宝庆版的《韩昌黎集》。这样的机遇,现在恐怕不会有了。今天,只是在蔡锷路往北有一家长沙古旧书店,店中有4、5架旧书,间忽出现点有点意思的旧版书,看你运气怎么样了。说到湖南,还要提一下益阳,这是一个绵延2000余年的文化古城。资水流经市区,将城分为桥南、桥北两大块。近年,在桥北地区出现了一批旧书店,比较成规模的四五家。时常出现一些可收藏的旧版书,这是从附近流入该市的。

武汉素有“九省通衢”之称。它既是重要的商业都市和综合性工业基地,又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。正如北京有琉璃厂,上海有四马路一样,历史上,武汉也有过横头街、察院坡等文化街。近年来,武汉市的旧书摊从前几年散见于江汉三镇的“打游击”状况,到目前初步形成的这样几个市场。一是集中在汉口泰宁街“旧货一条街”上,尤其是逢周末,四面八方的求书人涌到这儿来选购旧书,熙熙攘攘,非常热闹。1999年1月中旬,位于汉口崇仁路的收藏品市场开业迎宾。这是幢气派豪华的大楼,一层3400平方米,为收藏品市场,经营各种收藏品,包括旧书字画等。

重庆在当年是陪都,抗战八年,大批文化人涌入,文化事业盛兴,文化的积淀是不薄的。近年,收藏大军有10万之众,其中不乏古旧书刊收藏者。古旧书刊市场也呈规模,比较大的有3处,一处是大田湾旧物市场,在重庆市体育场旁;一处是回水沟、潘家沟旧物市场,分布在和平路两侧的近200米缓坡和石梯坎的狭长地带;还有一处是在新华路225号重庆市群众艺术馆内的邮品古玩市场,这个市场成立于1992年11月,比较“正规”,环境不错,有些摊位的旧书有一定的品味。另外,在枇杷山、较场口都有收藏市场,其中有一些旧书摊位。

成都九眼桥有个旧货市场,其中旧书摊最为火爆。一位小有名气的作家在《成都晚报》上发表了一篇题为《你好,九眼桥》的散文,说他现有藏书3000多册,60%来自九眼桥旧书市场。有人作过统计,九眼桥旧书市场一年的书报成交量相当于3个中型书店,每年有近10万人从这里买过旧书。

除了大中城市以外,到小镇乡间去看看,或许还能寻觅到一些宝贝。有些偏僻小城填,一则少受外界干扰,保存了一些当时的东西;二则在历史上有过一段文化兴旺,还留有一些余脉。前者如山西,四面环山,自成一体,山西人又有藏宝的习惯,所以,旧东西包括古旧书,还是经常可以弄到的。据笔者所知,北京几家旧书店的收购人员是经常跑山西的,潘家园的东西就有不少来自山西。还有一个地方如西南的川、滇一带,这些地方在抗战时期是大后方,大批文人涌入,带动了当地的文化发展,作为文化载体的书刊也发展了起来,留下的这一时期的书刊一定不会少。另外如江南,历史文化血脉一直很深。像南浔、周庄、同里这些江南文化名镇,文人墨客不断,哪能少得了书贾书肆。再比如江西金溪浒镇书街,兴于明朝中叶,过去人称“临川才子金溪书”,即此金溪也。鼎盛时刻书人上千,民国时期,仍有刻书匠几百人。这种地方,传统所致,去淘点古旧书不会空手而归的吧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